-
观察大洲湾遗址断壁
-
花碗坪遗址出土的青花瓷片2
-
花碗坪遗址出土的青花瓷片
-
花碗坪遗址出土的花蔓纹饰青花瓷片
-
花碗坪遗址出土的红绿彩瓷片2
-
花碗坪遗址出土的红绿彩瓷片
-
花碗坪遗址出土的仙鹤纹饰青花瓷片
-
花碗坪遗址
-
考古小知识
-
相传海盗张保仔的藏宝地——鬼子上桅
-
相传海盗张保仔的藏宝地——榄仔石
-
相传海盗张保仔的藏宝地——峨眉石
-
相传海盗张保仔在棋盘山顶巨石上开凿的棋盘
-
相传海盗张保仔在上川岛上的大本营——棋盘山
-
普通深色青花瓷残片
-
当地渔民在上下川岛之间海域捞获的瓷盘
-
带八卦图案与“长命富贵”款识的青花瓷碗残片
-
大洲湾遗址附近海边散落的各种青花瓷片
-
大洲湾遗址采集的明代瓷片2
-
大洲湾遗址采集的明代瓷片1
-
大洲湾遗址简介
-
大洲湾遗址的底层和瓷片堆积
-
大洲湾遗址田野徒步踏查
-
大洲湾遗址文化堆积层2
-
大洲湾遗址文化堆积层1
-
大洲湾遗址探沟显示的文化堆积层
-
大洲湾遗址地图简介
-
大洲湾遗址分布范围及主要深沟位置图
-
大洲湾遗址出土的青花瓷片5
-
大洲湾遗址出土的青花瓷片4
-
大洲湾遗址出土的青花瓷片3
-
大洲湾遗址出土的青花瓷片2
-
大洲湾遗址出土的青花瓷片
-
大洲湾遗址出土的红绿彩瓷片
-
大洲湾遗址出土的瓷片
-
大洲湾遗址东壁剖面图
-
大洲湾遗址3号第四层下瓷片堆积
-
大洲湾遗址3号东壁剖面图
-
大洲湾遗址3
-
大洲湾遗址2
-
大洲湾遗址1号第四层下瓷片堆积
-
大洲湾遗址1
-
大洲湾遗址
-
大洲湾瓷片堆积状况图
-
大洲湾海滩碎石中采集到的青花瓷片
-
在航海标注及周边进行考古钻探
-
各种青花红绿彩瓷残片3
-
各种青花红绿彩瓷残片2
-
各种青花红绿彩瓷残片1
-
各种花蔓纹饰造型青花瓷片1
-
各种花蔓纹饰造型青花瓷片
-
各种花朵造型的红绿彩瓷片1
-
各种人物造型的红绿彩瓷片6
-
各种人物造型的红绿彩瓷片5
-
各种人物造型的红绿彩瓷片4
-
各种人物造型的红绿彩瓷片3
-
各种人物造型的红绿彩瓷片2
-
各种人物造型的红绿彩瓷片1
-
台山海域捞获的青花瓷碗
-
仙鹤纹饰青花瓷片
-
下川岛渔民从西沙群岛海域捕鱼时捞获的古代神像
-
上川岛海域示意图
-
20150605国家考古1号到台山做水下考古调查
-
20150605国家考古01号水下考古启动
-
2014SDTG3④层内出土的部分瓷片
- 图为观察大洲湾遗址断壁。大洲湾遗址位于上川岛西北部三洲港的西北角,圣・方済各・沙勿略园的南侧,当地人称之为“花碗坪”。海滩旁是地势较高的山地,大部门区域被茂密的植被覆盖,地表情况多不可观察,但会发现少了青花瓷片。
- 图为花碗坪遗址出土的青花瓷片。青花瓷又称白地青花瓷,常简称青花,中华陶瓷烧制工艺的珍品。是中国瓷器的主流品种之一,属釉下彩瓷。
- 图为花碗坪遗址出土的青花瓷片。花碗坪遗留的青花瓷片,是中葡在明代正德年间已在上川岛建立稳定贸易关系最直接最原始的证据。
- 花碗坪遗址出土的瓷片种类有红绿彩瓷、青花瓷、青花红绿彩瓷、白釉瓷等。图为花碗坪遗址出土的花蔓纹饰青花瓷片。
- 图为花碗坪遗址出土的红绿彩瓷片。红绿彩瓷是在高温白釉或白地黑花瓷烧成后,在白釉上用红、绿、黄等彩勾画出纹饰,再入窑以800℃左右的低温烧成。因此也常称为“宋加彩”或“金加彩”。
- 红绿彩瓷一般器物上常以白釉为主要底色,以洁白的釉色和大面积的红彩相配合,使人感到十分明快、鲜艳。红绿彩瓷的色彩主色是红、绿、黄三色,但每种彩又有深浅不同的色阶。图为花碗坪遗址出土的红绿彩瓷片。
- 花碗坪遗址出土的青花瓷片纹饰题材丰富多彩,包括历史神话人物、小说故事人物、飞龙、凤凰、狮子戏球、花鸟等,青花绘画流畅挥洒,红绿彩映衬绚丽夺目。图为花碗坪遗址出土的仙鹤纹饰青花瓷片。
- 图为花碗坪遗址。花碗坪遗址位于上川岛三洲港大洲湾内,由长时间海外贸易而自然生成的瓷器残片堆积而成。主要有红绿彩瓷器、青花红绿彩瓷器和青花瓷器等,与之完全对应的实物多件于今土耳其普卡普皇宫,在马六甲沉船中也有发现。
- 田野考古调查和挖掘是考古学研究的方法,它以地层学和类型学为核心,形成了一套套完成系统的方法,以最大限度地科学获取古代遗存的信息资料。
- 图为相传海盗张保仔的藏宝地——鬼子上桅。张保仔为红旗帮的首领,其最强盛时曾率十万之众,战船数千艘,活动范围南至马六甲海峡,北至福建沿海,但大本营设在的上川岛棋盘山,皆因上川岛有沙堤、三洲等天然避风港。
- 张保仔为红旗帮的首领,其最强盛时曾率十万之众,战船数千艘,活动范围南至马六甲海峡,北至福建沿海,但大本营设在的上川岛棋盘山,皆因上川岛有沙堤、三洲等天然避风港。图为海盗张保仔的藏宝地——榄仔石。
- 图为相传海盗张保仔的藏宝地——峨眉石。张保仔为红旗帮的首领,其最强盛时曾率十万之众,战船数千艘,活动范围南至马六甲海峡,北至福建沿海,但大本营设在的上川岛棋盘山,皆因上川岛有沙堤、三洲等天然避风港。
- 棋盘山是清嘉庆年间海盗红色帮的大本营,传说大海盗张保仔命人在山上的大石上凿了一个棋盘,用来玩广东民间土棋“下三”,谈笑举棋间,指挥喽罗劫下过往商船。图为海盗张保仔在棋盘山顶巨石上开凿的棋盘。
- 棋盘山,又名七盘山,位于上川岛西南部,近沙堤渔港,登上棋盘山可俯瞰整个沙堤渔港,风景美不胜收。图为海盗张保仔在上川岛上的大本营——棋盘山。
- 青花瓷是用含氧化钴的钴矿为原料,在陶瓷坯体上描绘纹饰,再罩上一层透明釉,经高温还原焰一次烧成。图为普通深色青花瓷残片。
- 川岛镇位于广东省台山市,川岛镇是2003年12月15日经省人民政府批准将原上、下川两镇和原海宴镇的山咀大海村委会、广海镇的甫草村委会合并而成。图为当地渔民在上下川岛之间海域捞获的瓷盘。
- 青花瓷又称白地青花瓷,常简称青花,中华陶瓷烧制工艺的珍品。是中国瓷器的主流品种之一,属釉下彩瓷。图为带八卦图案与“长命富贵”款识的青花瓷碗残片。
- 图为大洲湾遗址附近海边散落的各种青花瓷片。大洲湾遗址位于上川岛大洲村委会大洲湾,即上川岛西北部新地村前的海滩,它还有个美丽的名字—“花碗坪”遗址,是明代外销瓷遗址,因沙滩遍布带花瓷片而得名。
- 图为大洲湾遗址采集的明代瓷片。2004年1月,台山市博物馆在这发现了明代瓷残片堆积区,从中采集到残片标本300多件。遗址范围从方济各·沙勿略(第一个随海上丝绸之路来华传教的西方传教士)墓园南侧海岸开始,延伸到朱家庄村外海岸的北侧,东西宽200米、南北长450米。
- 大洲湾遗址位于上川岛大洲村委会大洲湾,即上川岛西北部新地村前的海滩,它还有个美丽的名字—“花碗坪”遗址,是明代外销瓷遗址,因沙滩遍布带花瓷片而得名,由于长时间海外贸易而自然形成的瓷器残片堆积。图为大洲湾遗址采集的明代瓷片。
- 大洲湾遗址位于上川岛西北部三洲港的西北角,圣·方济各·沙勿略墓园的南侧,当地人称之为“花碗坪”。
- 大洲湾遗址位于上川岛大洲村委会大洲湾,即上川岛西北部新地村前的海滩,它还有个美丽的名字—“花碗坪”遗址,是明代外销瓷遗址,因沙滩遍布带花瓷片而得名。图为大洲湾遗址的底层和瓷片堆积。
- 图为大洲湾遗址田野徒步踏查。大洲湾遗址位于上川岛大洲村委会大洲湾,即上川岛西北部新地村前的海滩,它还有个美丽的名字—“花碗坪”遗址,是明代外销瓷遗址,因沙滩遍布带花瓷片而得名,由于长时间海外贸易而自然形成的瓷器残片堆积。
- 图为大洲湾遗址文化堆积层。大洲湾遗址地处古代海洋丝绸之路必经之地,出土外销瓷等遗物年代清晰内涵丰富,原产地较为清楚,外贸路线、方向和目的地也较为明了,是大航海时代早期中国与西方文明交流的重要表现。
- 图为大洲湾遗址文化堆积层。大洲湾遗址是一处有明确明代外销瓷文化地层堆积,中葡历史文献记载较为清晰的早期中葡海洋贸易据点,是明代外销瓷研究、中葡早期贸易关系以及海上丝绸之路研究的重要实物资料。
- 图为大洲湾遗址探沟显示的文化堆积层。大洲湾遗址位于上川岛西北部三洲港的西北角,在圣·方济各·沙勿略墓园的南侧。当地村民称之为“花碗坪”。
- 大洲湾遗址,又称花碗坪遗址,是一处重要的明代外销瓷遗址。遗址点位于台山市上川岛大洲湾内。遗址范围从方济各·沙勿略墓园南侧海岸延伸到朱家庄村外海岸北侧,东西宽约200米、南北长约450米。遗址内的瓷器残片种类众多,纹饰题材丰富,瓷器产地多样,是上川岛作为中外贸易交流桥头堡的重要见证。
- 大洲湾海滩上,散落大量的碎石、蚝壳和现代生活垃圾,部分地方有自然礁石延伸至海中。早在1965年,广东考古界前辈朱非素在上川岛沙勿略教堂附近海滨发现明代外销瓷遗址。
- 大洲湾遗址又称“花碗坪”遗址,是一处重要的明代外销瓷遗址。遗址范围从方济各·沙勿略墓园南侧海岸延伸到朱家庄村外海岸北侧,东西宽约200米、南北长约450米。
- 大洲湾遗址又称“花碗坪”遗址,是一处重要的明代外销瓷遗址。遗址范围从方济各·沙勿略墓园南侧海岸延伸到朱家庄村外海岸北侧,东西宽约200米、南北长约450米。
- 图为大洲湾遗址出土的青花瓷片。大洲湾遗址又称“花碗坪”遗址,是一处重要的明代外销瓷遗址。遗址范围从方济各·沙勿略墓园南侧海岸延伸到朱家庄村外海岸北侧,东西宽约200米、南北长约450米。
- 据台山市博物馆负责人介绍,这些瓷片主要包括青花瓷、红绿彩瓷和青花红绿彩瓷三类,有不少出土瓷片有明确的纪年款识,如“正德年造”“大明嘉靖年造”和“大明嘉靖年制”等年代清晰,其上限为正德九年(1514年),下限为嘉靖三十六年(1557年)。
- 图为大洲湾遗址出土的青花瓷片。大洲湾遗址又称“花碗坪”遗址,是一处重要的明代外销瓷遗址。遗址范围从方济各·沙勿略墓园南侧海岸延伸到朱家庄村外海岸北侧,东西宽约200米、南北长约450米。
- 图为大洲湾遗址出土的红绿彩瓷片。从考古勘探及历年调查采集获得的标本看,瓷片种类有红绿彩瓷、青花瓷、青花红绿彩瓷、白釉瓷等。器形以盘碗等日用器为主,有少量的琢器如小罐、梅瓶。
- 图为大洲湾遗址出土的瓷片。2014年,广东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对该遗址进行考古调查、勘探,从考古勘探及历年调查采集获得的标本看,瓷片种类有红绿彩瓷、青花瓷、青花红绿彩瓷、白釉瓷等。
- 大洲湾遗址位于上川岛大洲村委会大洲湾,即上川岛西北部新地村前的海滩,它还有个美丽的名字—“花碗坪”遗址,是明代外销瓷遗址,因沙滩遍布带花瓷片而得名,由于长时间海外贸易而自然形成的瓷器残片堆积。
- 图为大洲湾遗址3号第四层下瓷片堆积。大洲湾遗址是明代外销瓷遗址,因沙滩遍布带花瓷片而得名,由于长时间海外贸易而自然形成的瓷器残片堆积。
- 图为大洲湾遗址3号东壁剖面图。大洲湾遗址是明代外销瓷遗址,因沙滩遍布带花瓷片而得名,由于长时间海外贸易而自然形成的瓷器残片堆积。
- 大洲湾遗址,又称为花碗坪遗址,位于台山市上川岛大洲湾内。遗址范围从方济各·沙勿略墓园南侧海岸开始一直延伸到朱家庄村外海岸的北侧,东西宽200米、南北长450米。
- 大洲湾遗址,又称为花碗坪遗址,位于台山市上川岛大洲湾内。遗址范围从方济各·沙勿略墓园南侧海岸开始一直延伸到朱家庄村外海岸的北侧,东西宽200米、南北长450米。
- 图为大洲湾遗址1号第四层下瓷片堆积。大洲湾遗址是明代外销瓷遗址,因沙滩遍布带花瓷片而得名,由于长时间海外贸易而自然形成的瓷器残片堆积。
- 大洲湾遗址位于上川岛大洲村委会大洲湾,即上川岛西北部新地村前的海滩,它还有个美丽的名字—“花碗坪”遗址,是明代外销瓷遗址。
- 大洲湾遗址范围从方济各·沙勿略(第一个随海上丝绸之路来华传教的西方传教士)墓园南侧海岸开始,延伸到朱家庄村外海岸的北侧,东西宽200米、南北长450米。
- 大洲湾遗址位于上川岛大洲村委会大洲湾,即上川岛西北部新地村前的海滩,它还有个美丽的名字—“花碗坪”遗址,是明代外销瓷遗址,因沙滩遍布带花瓷片而得名,由于长时间海外贸易而自然形成的瓷器残片堆积。
- 大洲湾海滩上,散落大量的碎石和蚝壳,部分地方有自然礁石延伸至海中,在沙滩上发现有零星的青花瓷片和青花五彩瓷片,瓷片个体小,数量较小,多发现于碎石缝隙中。退潮时,在距离岸边20-30m外的滩涂地上,也能发现少量的青花瓷片。图为大洲湾海滩碎石中采集到的青花瓷片。大洲湾遗址位于上川岛大洲村委会大洲湾。它还有个美丽的名字———“花碗坪”遗址,因沙滩遍布带花瓷片而得名,由于长时间海外贸易而自然形成的瓷器残片堆积。
- 为了配合台山市申报海上丝绸之路世界文化遗产工作,广东省文物考古研究所组织了以相宇亮为领队的文物考古调查勘探队伍,成员还包括厂东省文物考古研究所的吴荣涛、钟振远、张海斌,江门市博物馆张振升,台山市博物馆蔡和添等专业技术人员,对台山市上川岛几处遇址及周边范围进行了全面的文物考古调查和勘探工作。
- 图为青花红绿彩瓷残片。红绿彩瓷器从纹饰的整体上看,红彩为主导,施彩比重大;绿彩为辅,施彩少于红彩,可概括为"红肥绿瘦"。
- 图为青花红绿彩瓷残片。红绿彩瓷的色彩主色是红、绿、黄三色,但每种彩又有深浅不同的色阶。红彩是以铁为呈色剂的矾红彩,用青矾加热、煅烧而成,很大的特点是将彩施于器表之前就已呈现红色,在施彩时就已知道其烧成后的呈色。
- 青花红绿彩属斗彩品种。斗彩虽明宣德时出现,成化时已相当成熟,红绿彩在金代的磁州窑已有烧制,但斗彩中的青花红绿彩瓷,却见明嘉靖朝。以釉下青花为主色调,釉上辅以红绿彩纹饰。隆庆年间青花红绿彩瓷也有烧制。
- 图为花蔓纹饰造型青花瓷片。原始青花瓷于唐宋已见端倪,成熟的青花瓷则出现在元代景德镇的湖田窑。明代青花成为瓷器的主流。清康熙时发展到了顶峰。
- 图为花蔓纹饰造型青花瓷片。中国是举世闻名的陶瓷古国,陶瓷文化源远流长,陶瓷艺术博大精深。尤其是元、明、清的青花瓷,用氧化钴为颜料,以中国画的笔法,绘制在洁白的瓷胎上,罩以透明釉烧制出来,形成了一幅幅幽倩亮丽、美不胜收的中国画。
- 红绿彩是独树一帜的釉上装饰彩类。即器物上仅用红、绿两色绘画,低温烧成,红者如枣,绿者发翠,具有浓郁的民间艺术气息,其构图运笔多以写意为主,纹饰人物、花鸟、山水常见,民窑居多。图为各种花朵造型的红绿彩瓷片。
- 红绿彩即器物上仅用红、绿两色绘画,低温烧成,红者如枣,绿者发翠,具有浓郁的民间艺术气息,其构图运笔多以写意为主,纹饰人物、花鸟、山水常见,民窑居多。
- 红绿彩是在高温白釉或白地黑花瓷烧成后,在白釉上用红、绿、黄等彩勾画出纹饰,再入窑以800℃左右的低温烧成。因此也常称为“宋加彩”或“金加彩”。
- 红绿彩瓷器物上常以白釉为主要底色,以洁白的釉色和大面积的红彩相配合。红绿彩瓷的色彩主色是红、绿、黄三色,但每种彩又有深浅不同的色阶。
- 红彩是以铁为呈色剂的矾红彩,用青矾加热、煅烧而成,最大的特点是将彩施于器表之前就已呈现红色,在施彩时就已知道其烧成后的呈色。红彩一般为正红色或称枣红色。绿彩则有翠绿、墨绿、褐绿和浅翠绿等不同呈色,这是在配制彩时控制呈色物质而有意造成的。
- 我国的红绿彩瓷起始于宋代晚期,金元时期在北方地区尤为甚行,元明时在南北方仍有烧造,尤其是在嘉万年间,随着海上丝绸之路的贯通,大量的红绿彩瓷被销往西方,其中尤以福建、江西的红绿彩瓷最受西方人的喜爱。
- 红绿彩瓷是在先烧出高温白瓷后,再在白瓷上用红、绿、黄等色绘出图样,然后再入窑以800度左右的温度烧制而成,它隶属于低温彩瓷类。
- 青花瓷又称白地青花瓷,常简称青花,中华陶瓷烧制工艺的珍品。是中国瓷器的主流品种之一,属釉下彩瓷。图为台山海域捞获的青花瓷碗。
- 在中国工艺美术作品中,仙鹤是从古到今人们喜闻乐见的重要表现题材。仙鹤是人们喜爱的吉祥鸟,其幽雅的姿态,美妙的形体,给人以清闲脱俗的感受。图为仙鹤纹饰青花瓷片。
- 下川岛隶属于广东省江门市台山市下川镇,位于珠江口西侧,地处台山市的西南部,镇内的地形是两头小,中间大,东西宽12多公里,南北长约23公里,总面积98.685平方公里。图为下川岛渔民从西沙群岛海域捕鱼时捞获的古代神像。
- 上川岛地处广东省台山市西南部,屹立于南海之中,其东邻港、澳地区及珠海经济特区,距香港、澳门分别为87海里和58海里,距大陆山咀码头为9.8海里。
- 图为国家考古1号到台山做水下考古调查。“中国考古01号”工作船采用全电力推动动力方式,全长57.91米、宽10.8米、深4.8米,满载排水量980吨,续航力1000海里,自持力30天,核定载员30人。船上配有考古仪器设备间、出水文物保护实验室、潜水工作室、减压舱等设备。
- 2014年1月24日,中国首艘水下考古船:“中国考古01号”在重庆长航东风船舶工业公司正式下水试航,肩负起中国海洋水下考古的重任。中国也从此告别“租用渔船时代”。图为国家考古01号水下考古启动仪式照片。
- 图为2014SDTG3④层内出土的部分瓷片。2014SDTG3位于大洲湾遗址西北部海岸边稍平缓处,探沟内地层堆积清理四层。第④层:厚28-38厘米,棕黄色砂士,土质稍松,出土大量青花瓷片、青花五彩片和少量黄、黑、酱釉陶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