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慈元庙旧址
-
龙洗盆2
-
龙洗盆
-
龙母庙
-
龙兴寺石塔
-
鼓2
-
鼓
-
马来西亚三忠宫
-
香炉
-
飞檐
-
青龙2
-
青龙
-
青铜鼎2
-
青铜鼎
-
铜钟
-
维修杨太后陵捐款倡议书(2017年)2
-
维修杨太后陵捐款倡议书(2017年)
-
第四届忠义诞(2017年)
-
第八届国母诞(2014年)
-
祭杨太后壇文
-
石狮
-
石坊
-
白虎2
-
白虎
-
玄武
-
灯笼2
-
灯笼
-
泉州慈元行宫内祭祀场景
-
正气匾简介
-
正气匾
-
檐角走兽龙3
-
檐角走兽龙2
-
檐角走兽龙
-
杨太后雕塑
-
杨太后画像
-
杨太后像
-
杨太后传略
-
朱雀
-
望崖楼简介
-
望崖楼2
-
望崖楼
-
慈元聚宝塔捐款墙
-
慈元聚宝塔2
-
慈元聚宝塔
-
慈元皇太后塑像
-
慈元庙雕塑2
-
慈元庙雕塑
-
慈元庙简介
-
慈元庙石狮
-
慈元庙旧址石碑
-
慈元庙旧址1
-
慈元庙大门
-
慈元庙功德箱
-
慈元庙
-
慈元寺碑刻
-
帝王庙
-
崖门古炮台简介
-
崖门古炮台
-
崖山祠简介
-
崖山祠牌匾
-
崖山祠慈元殿内的杨太后神龛
-
崖山祠慈元殿内的杨太后坐像(巡游用)
-
崖山祠展览的杨太后赴海殉国
-
崖山祠展览的杨太后与宋帝
-
崖山祠寢室的杨太后与帝昺像
-
崖山祠大门远景
-
崖山祠大门2
-
崖山祠大门
-
崖山祠
-
崖山大忠祠内三忠臣塑像
-
崖山历史文化研究会成立(2015年)
-
崖山历史文化研究会2016年会(2017年)合影
-
寝宫简介
-
寝宫
-
宋端宗赵昰(杨太后亲儿)
-
宋祥兴帝赵昺
-
宋度宗赵禥(杨太后丈夫)
-
宋帝昺简介
-
宋帝昰简介
-
宋元崖门海战文化旅游区大门
-
宋元崖门海战文化旅游区
-
宋元大军海战图
-
大朗坡简介
-
大忠祠简介
-
大忠祠大门
-
大宗祠简介
-
古井霞路村帝王庙拜杨太后 (3)
-
古井霞路村帝王庙拜杨太后 (2)
-
古井霞路村帝王庙拜杨太后 (1)
-
古井镇霞路村龙母庙拜杨太后 (3)
-
古井镇霞路村龙母庙拜杨太后 (2)
-
古井镇霞路村龙母庙拜杨太后 (1)
-
厦门同安三忠宫
-
《满江红·怒发冲冠》2
-
《满江红·怒发冲冠》
-
《正气歌》
-
2018年十二届南宋文化旅游节 (6)
-
2018年十二届南宋文化旅游节 (5)
-
2018年十二届南宋文化旅游节 (4)
-
2018年十二届南宋文化旅游节 (3)
-
2018年十二届南宋文化旅游节 (2)
-
2018年十二届南宋文化旅游节 (1)
- 图为慈元庙旧址。慈元庙又称国母殿。奉祖为宋朝尽节之杨太后。原庙建于1491年,是由陈白沙向布政司刘大夏建议,由三江赵思仁出资建造。
- 龙洗盆又称金盆洗手、聚宝盆,用青铜铸造。盆沿图案由回纹和龙纹构成,盆地有四条龙,盆沿有两只盆耳,倒了些清水,用手掌慢慢去摩擦盆边的提耳,霎时间,铜盆便可以发出嗡嗡之声。
- 古代用以盛水盥洗的器皿。传说是明朝开国皇帝朱元璋为不爱洗脸的独生子,召集全国的能工巧匠打制而成,为皇子的专用洗盆。后成为皇亲国戚、才子佳人赏玩之物(中央电视台《中国一绝》栏目曾介绍过),宫中奇宝,后来流落民间。若以手摩擦两耳得法,产生共振,即可泛起水花,景象十分别致,后成为一种民间娱乐用品。经现代振动与波的理论分析和实验研究,这是薄壳圆柱体自激振荡时的不同振型所致。
- 据中国当代著名国学家、文化学者肖健介绍,龙母庙是珠江流域人民为纪念战国时期南方百越民族女首领“龙母”而兴建的庙宇,珠江流域沿江各地均建有龙母庙。
- 图为龙兴寺石塔。龙兴寺石塔位于新会区会城镇马山隋唐时期建造。该塔原在大云山麓龙兴寺内,寺始建于隋,初名洪化寺,宋易名“龙兴寺”。寺塔历有修葺。清道光年间,寺毁塔存。1998年迁至马山麓。
- 鼓是一种打击乐器,在坚固的且一般为圆桶形的鼓身的一面或双面蒙上一块拉紧的膜。鼓可以用手或鼓杵敲击出声。鼓在非洲的传统音乐以及在现代音乐中是一种比较重要的乐器,有的乐队完全由以鼓为主的打击乐器组成。除了作为乐器外鼓在古代许多文明中还用来传播信息。不同类型的鼓,如定音鼓等,均被调校至特定的音调中。更常见的是将不同类型的鼓或打击乐器互相组合,以构成常于流行音乐出现的爵士鼓。
- 打击乐器之一。一般由两端绷紧皮面的空心圆筒构成,以一根或一对木槌敲击时发出深沉的咚咚声。如:鼓钹(鼓和铙钹。打击乐器);鼓鞞(乐器,分大鼓和小鼓,进军时以励战士);鼓吏(掌鼓的官吏);鼓床(鼓架,鼓座)。
- 三忠宫即三忠庙。始建于明代,是纪念南宋忠臣文天祥、陆秀夫、张世杰护主抗元事迹的著名宫庙,香火历来兴旺,而且远播海内外。据传该庙的分炉有100多座,是古同安境内“三忠王”香火的祖庙。图为马来西亚三忠宫。
- 香炉,清(1636-1912年),2006年新会炮台岗遗址出土。由炉体、炉台、底座组成。后背有两悬挂孔,炉体居中,形制似鼎,烛台分立两侧,饰云纹和鳌鱼,器表施黄釉,厚薄均匀,晶莹透亮,灰白陶。宽13.2厘米,厚5.6厘米,通高13.2里米。
- 飞檐是中国传统建筑檐部形式,多指屋檐特别是屋角的檐部向上翘起,若飞举之势,常用在亭、台、楼、阁、宫殿、庙宇等建筑的屋顶转角处。
- 青龙,起源于上古星宿崇拜,从先秦时代开始青龙就是代表太昊与东方七宿的神兽,而到了汉代五行学说开始兴起,它的象征含义又多了甲乙与春季。
- 青龙是中国古代神话中的天之四灵之一,源于远古星宿崇拜,是代表太昊与东方七宿的东方之神,于八卦为震、巽,于五行主木,象征四象中的少阳,四季中的春季。
- 青铜器(BronzeWare)在古时被称为‘金”或“吉金”,是红铜与其他化学元素锡、铅等的合金,其铜锈呈青绿色。青铜器的使用流行于新石器时代晚期至秦汉时期,以商周时期的器物最为精美。在中国仰韶文化早期和马家窑文化时期就已经出现。
- 青铜鼎是由红铜和锡等金属铸造而成的,其硬度很高,虽然久埋地下依然保存完好。挖掘出来的青铜器表面有一种绿色,这种绿色不是青铜器本身的颜色,这是一种锈。青铜器本身的颜色应该是金灿灿的黄色。鼎是所有青铜器中最能代表至高无上权力的器物。中国最早一统天下的权力的观念就与鼎的诞生有直接关系。
- 铜钟早在原始社会,作为礼器的钟就出现了。当时的钟或以木制,或以竹制,或以陶制,是一种简单的打击乐器。随着青铜文化的开始,在商周时期出现了青铜钟。
- 图为维修杨太后陵捐款倡议书(2017年)。杨太后陵可谓“忠、义、慈”国母文化的重要载体,其本身,就是崖山历史的重要佐证,意义非凡。
- 图为维修杨太后陵捐款倡议书(2017年)。太后陵维修工程资金主要由民间筹集。
- 在公元1279年二月初六,新会崖山发生了一场惊世的大海战,史称:崖门海战。为纪念700多年前在宋元崖海大战中为国捐躯的文天祥、陆秀夫、张世杰等南宋爱国将士和义士们,和传承他们不屈不挠的爱国精神,每年的二月初六在崖门炮台举行祈福祭祀活动。图为第四届忠义诞(2017年)。
- 崖山慈元庙是祭祀南宋皇太后杨淑妃的庙,每年农历四月二十七日杨太后诞辰之日各地信众和赵氏后人从四面八方赶来新会崖山祠,隆重举行“国母诞”活动。图为第八届国母诞(2014年)开幕式。
- 图为祭杨太后壇文。杨氏(?--1279年),南宋度宗嫔妃,宋端宗赵昰的生母。初选入宫为美人、晋封淑妃。南宋亡,为皇太后。十六年春二月赴海死,以身殉国。
- 中华传统文化中常见的辟邪物品。以石材为原材料而雕塑成狮子的具有艺术价值和观赏价值的雕塑品。大门外一般都有一对石狮或铜狮,一般用来与建筑物搭配作为辟邪或装饰用。现存最早的石狮是东汉时高颐墓前的石狮。
- 石牌坊是中国传统建筑中非常重要的一种建筑类型,用石材修建的牌坊,是封建社会为表彰功勋、科第、德政以及忠孝节义所立的建筑物。也有一些宫观寺庙以牌坊作为山门的,还有的是用来标明地名的。又名牌楼,为门洞式纪念性建筑物,宣扬封建礼教,标榜功德。牌坊也是祠堂的附属建筑物,昭示家族先人的高尚美德和丰功伟绩,兼有祭祖的功能,牌坊更被海外当作中国文化的象征之一。
- 白虎,在中国传统文化中是道教西方七宿星君四象之一,根据五行学说,它是代表西方的灵兽,因西方属金,色白,故称白虎,代表的季节是秋季。其他:青龙东方春季、朱雀南方夏季、玄武北方冬季。二十八宿的西方七宿(奎、娄、胃、昴、毕、觜、参),其形象虎,位于西方,属金,主杀伐,色白,名称白虎。白虎是中国远古时代神话传说中最令妖邪胆战且法力无边的四大神兽之一。
- 白虎是中国古代神话中的天之四灵之一,源于远古星宿崇拜,是代表少昊与西方七宿的西方之神,于八卦为乾、兑、于五行主金,象征四象中的少阴,四季中的秋季。
- 玄武,中国古代神话中的天之四灵之一,源于远古星宿崇拜,是指二十八宿按东南西北分为四象中的北方玄武七宿。四象在中国传统文化中指青龙、白虎、朱雀、玄武,分别代表东西南北四个方向。北方玄武于八卦为坎,于五行主水,象征四象中的老阴,四季中的冬季。
- 一种笼状灯具。其外层多以细篾或铁丝等制骨架,而蒙以纸或纱类等透明物,内燃灯烛。供照明、装饰或玩赏。
- 灯笼,又称灯彩,是一种古老的中国传统工艺品。起源于2000多年前的西汉时期,每年的农历正月十五元宵节前后,人们都挂起象征团圆意义的红灯笼,来营造一种喜庆的氛围。
- 塔头刘村是福建省泉州晋江市东石镇一个行政村,位于东石镇东部海滨,距东石镇九公里,南临围头湾,与塔头孙村毗连,南面对金门岛。东距金井镇十公里。“慈元行宫”乃六百多年的名胜古迹。图为泉州慈元行宫内祭祀场景
- 图为天地正气碑。始建于明代化十二年(1491年)的崖山祠经多次废兴重建,至乾隆五十六年(1791年),正式形成集头门、牌坊、慈元庙、大忠祠、义士祠、斋宿亭、哀歌亭、省牲所、内东庑、内西庑、外围庑等祠庙形式建筑群。
- 始建于明代化十二年(1491年)的崖山祠经多次废兴重建,至乾隆五十六年(1791年),正式形成集头门、牌坊、慈元庙、大忠祠、义士祠、斋宿亭、哀歌亭、省牲所、内东庑、内西庑、外围庑等祠庙形式建筑群。当时,大忠祠前建有“天地正气”花岗岩石刻匾额。图为正气匾。
- 仙人走兽也称为走兽,蹲兽,是宫殿建筑庑殿顶的垂脊上,歇山顶的戗脊上前端的瓦质或琉璃的脊兽。分仙人和走兽两部分,其数量和宫殿的等级相关,最高为11个,每一个兽都有自己的名字和作用。
- 图为檐角走兽龙。高等级古建筑中,在屋顶垂脊、戗脊的端头常设有数量不等的仙人走兽,这些形象的形成也经历了漫长的发展阶段,从数量到形式都极具有鲜明的艺术特色和等级意义。
- 仙人走兽是指我国古代大型建筑屋脊上的雕塑装饰物。流行于全国各地。通常置于戗脊端部或角脊上。最早见于汉代明器。历代使用上并无定则,至清代始成定制。规定翼角处“仙人”之后的“走兽”皆用单数,数量可多达11个,视建筑等级之高低增减。排列次序亦有规定。如天安门城楼翼角上的9个走兽依次为:龙、凤、狮子、海马、天马、狻猊、押鱼、獬豸、斗牛。但地方建筑,则自有习惯,多不遵守官制,走兽造型亦较生动。
- 图为杨太后雕塑。公元1264年(南宋理宗景定五年),理宗死,度宗即位,杨氏应召入宫,始封为美人,公元1267年(南宋度宗咸淳三年),进封淑妃,公元1269年(南宋度宗咸淳五年),生皇子赵昰,封建国公。
- 图为杨太后画像。杨淑妃,初选入宫为美人。咸淳三年,进封淑妃。推恩亲属幼节等三十四人进秩有差。生建国公昰。宋亡,是走温州,又走福州。众推为主,册妃为太后;封弟昺卫王。昺,修容俞氏所生也。至元十四年,大军围昰于海上。明年四月,昰卒,昺代立。十六年春二月,昺投海死,妃闻之大恸,曰:"我艰关忍死者,正为赵氏祭祀尚有可望尔,今天命至此,夫复何言!"遂赴海死。其将张世杰葬之海滨。
- 图为杨太后像,杨太后,宋度宗妃。初以美人选入宫。度宗咸淳三年进封淑妃。五年,生赵昰。宋亡,昰走温州、福州,众推昰为主,是为端宗,册妃为太后。昰卒,赵昺代立。次年闻昺投海,大恸,亦赴海死。
- 图为杨太后传略。杨氏(?--1279年),南宋度宗嫔妃,宋端宗赵昰的生母。初选入宫为美人、晋封淑妃。南宋亡,为皇太后。十六年春二月赴海死,以身殉国。
- 朱雀是中国古代神话中的天之四灵之一,源于远古星宿崇拜,是代表炎帝与南方七宿的南方之神,于八卦为离,于五行主火,象征四象中的老阳,四季中的夏季。
- 图为望崖楼简介。望崖楼建于1994年,它的前身是建于1956年的”望崖亭“。当年新会人民政府派员清理慈元殿和崖山祠遗址时,在瓦砾堆中寻回包括”慈元庙碑“在内的12块珍贵历史名碑,然后再利用挖掘到的残旧柱石,在崖山祠的山坡顶上,搭建了碑亭。在1993年的时候,又把望崖亭拆去并扩建成楼高三层,层层有观景廊的望崖楼。
- 图为望崖楼。望崖楼建于1994年,其前身是建于1956年的“望崖厅”。当年新会县人民政府派员清理慈元殿和崖山祠遗址时,在瓦砾堆中寻回包括“慈元庙碑”在内的12块珍贵历史名碑,后来利用掘到的残旧柱石,在崖山祠的山坡顶上,搭建了碑亭,用以安放12块古碑。
- 望崖楼建于1994年,其前身是建于1956年的“望崖厅”。当年新会县人民政府派员清理慈元殿和崖山祠遗址时,在瓦砾堆中寻回包括“慈元庙碑”在内的12块珍贵历史名碑,惊喜之余,利用掘到的残旧柱石,在崖山祠的山坡顶上,搭建了碑亭,用以安放12块古碑。
- 图为慈元聚宝塔功德墙,是建慈元聚宝塔的捐款芳名明细,以彰其功德。
- 图为慈元聚宝塔。它是由新会人民募捐建的,寓意风调雨顺,国泰民安,源源不断,功德无量之意。
- 慈元庙又称国母殿或全节庙。它位于广东江门市江门市新会区崖山上,供奉南宋度宗皇帝之淑妃杨氏,奉祖为宋朝尽节之杨太后。图为慈元庙的慈元聚宝塔。
- 杨氏(?--1279年),南宋度宗嫔妃,宋端宗赵昰的生母。初选入宫为美人、晋封淑妃。南宋亡,为皇太后。十六年春二月赴海死,以身殉国。
- 图为慈元庙内大厅杨太后塑像。慈元庙内陈列有皇帝碗、唐宋时崖山古窑的陶瓷碎片;西厢碑廊上有陈白沙的慈元庙碑、张翻的全节庙碑和杨以诚所篆写的文天祥的《正气歌》,以及明成化、嘉靖重修柯庙等十块石碑,都是历劫仅存的古文物。
- 图为慈元庙内大厅龙雕塑。现今的慈元殿是新会县人民政府于1959年在原址重建的。1979年又经重修。正殿塑有文天祥、陆秀夫、张世杰像,挂有杨太后、帝绣像及崖山险峻形势图、崖门之战简介等资料。
- 图为慈元庙简介。慈元庙又称国母殿。奉祖为宋朝尽节之杨太后。原庙建于1491年,是由陈白沙向布政司刘大夏建议,由三江赵思仁出资建造。起初定皂为慈元殿,后来奉赦改为全节庙以表彰崖门之役的壮烈牺牲者。
- 中图为慈元庙内的石狮。石狮华传统文化中常见的辟邪物品。以石材为原材料而雕塑成狮子的具有艺术价值和观赏价值的雕塑品。大门外一般都有一对石狮或铜狮,一般用来与建筑物搭配作为辟邪或装饰用。现存最早的石狮是东汉时高颐墓前的石狮。
- 1979年慈元庙公布为新会县第一批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保护范围,从主体建筑物外缘起向外延伸20米。建设控制地带:从保护范围外缘起向外延伸40米。
- 慈元庙又称国母殿。奉祖为宋朝尽节之杨太后。原庙建于1491年,是由陈白沙向布政司刘大夏建议,由三江赵思仁出资建造。起初定皂为慈元殿,后来奉赦改为全节庙以表彰崖门之役的壮烈牺牲者。
- 图为慈元庙大门。慈元庙左为大忠伺,奉宋丞相文天祥、陆秀夫、枢密使张世杰,是1746年由建议于金事陶鲁建造:庙右忠义坛,奉宋末壮烈牺牲的将士,1543年为知县何延仁所建。祠内两侧建有哀歌亭、斋宿亭等。
- 图为慈元庙功德箱。功德箱是香客日行一善,供奉三宝的佛教用品之一。
- 慈元庙又称国母殿。奉祖为宋朝尽节之杨太后。原庙建于1491年,是由陈白沙向布政司刘大夏建议,由三江赵思仁出资建造。起初定皂为慈元殿,后来奉赦改为全节庙以表彰崖门之役的壮烈牺牲者。
- 慈元庙碑刻:位于新会区古井镇官冲村慈元庙旧址内,有明代陈献章等人书撰的碑刻11通。1970年公布为新会县第一批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保护范围和建设控制地带:随同慈元庙旧址。
- 广东省江门市新会区梅江村。道光二十一年辛丑(1841)建帝王庙,以满足村民宗教信仰需要。
- 广东省沿海现存最大的单体古炮台,距今约二百多年的历史,是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它雄踞新会崖山,依山面海,43个炮位对准海面,紧紧扼守着珠江八大处海口之一--崖门通往南海的进出水口。
- 崖门古炮台设置于清康熙五十七年(1718),并形成锥形,清嘉庆十四年(1809)正式设立兴建。倚山面海,扼守崖门通往南海的进出水道。曾多次击沉倭寇和葡寇侵扰的贼船,保护航路通畅。
- 崖山祠是大忠祠、慈元庙、义士祠、头门、诗碑廊、白鹇亭等寺庙的统称。自明成化十二年在新会崖山首建大忠祠以来的五百多年,曾有多种名称。
- 图为崖山祠牌匾。牌匾是中国独有的一种文化符号。是融汉语言、汉字书法、中国传统建筑、雕刻,绘画于一体,集思想性、艺术性于一身的综合艺术作品。
- 图为崖山祠慈元殿内的杨太后神龛。神龛,是放置道教神仙的塑像和祖宗灵牌的小阁。神龛大小规格不一,依祠庙厅堂宽狭和神的多少而定。大的神龛均有底座,上置龛。
- 明灭元后,于明弘治四年(1491年)在新会崖山建大忠祠(今名崖山祠),并在祠内再建慈元殿(俗称国母祠),以纪念杨太后。图为崖山祠慈元殿内的杨太后坐像(巡游用)。
- 图为崖山祠展览的杨太后赴海殉国。杨太后是宋朝的最后一位皇太后,当年宋朝覆灭,她慷慨赴海殉国。
- 图为崖山祠展览的杨太后与宋帝。崖山祠,是纪念南宋杨太后及其君臣的地方。崖山祠共有牌坊、慈元殿、三忠祠、正气亭、义士祠、诗碑廊、望崖亭等11座建筑物,占地面积达7800多平方米,建筑面积2500多平方米。
- 南宋祥兴二年(1279年)二月初六,崖门海战败绩后,杨淑妃得知帝昺已薨,宋亡,乃捶胸大哭曰:“我忍死闯关至此者,正为赵氏一块肉耳,今无望矣。”(引《宋史》卷47),遂赴海薨,懿寿36岁,上尊谥曰仁慈圣节皇后,葬于永凝陵。图为崖山祠寢室的杨太后与帝昺像。
- 崖山祠北靠崖山,南眺崖门,依山而建。占地16500平方米,建筑面积2500平方米。正门牌坊上"崖山祠"三个刚劲有力的大字是陈白沙用茅龙笔书写的,祠内设有崖山史迹陈列馆、慈元庙、三忠祠、义士祠、杨太后寝宫、白鹇亭、望崖楼等十六处建筑,祠、庙为宫殿式构筑,朱墙、黄琉璃瓦、歇山顶,富丽堂皇。
- 图为崖山祠大门。崖山祠,是纪念南宋杨太后及其君臣的地方。崖山祠共有牌坊、慈元殿、三忠祠、正气亭、义士祠、诗碑廊、望崖亭等11座建筑物,占地面积达7800多平方米,建筑面积2500多平方米。崖山祠庙建筑群,记录了宋朝君臣忠心保国的浩然正气,500多年来,众多的大臣官宦来此瞻仰圣贤和缅怀忠烈,吸引了文人雅士来此访史凭吊和直抒胸臆。
- 图为崖山祠大门。崖山祠庙建筑群,记录了宋朝君臣忠心保国的浩然正气,500多年来,众多的大臣官宦来此瞻仰圣贤和缅怀忠烈,吸引了文人雅士来此访史凭吊和直抒胸臆。
- 崖山祠,是纪念南宋杨太后及其君臣的地方。崖山祠共有牌坊、慈元殿、三忠祠、正气亭、义士祠、诗碑廊、望崖亭等11座建筑物,占地面积达7800多平方米,建筑面积2500多平方米。
- 图为崖山大忠祠内三忠臣塑像。崖山祠,是纪念南宋杨太后及其君臣的地方。崖山祠共有牌坊、慈元殿、三忠祠、正气亭、义士祠、诗碑廊、望崖亭等11座建筑物,占地面积达7800多平方米,建筑面积2500多平方米。崖山祠庙建筑群,记录了宋朝君臣忠心保国的浩然正气,500多年来,众多的大臣官宦来此瞻仰圣贤和缅怀忠烈,吸引了文人雅士来此访史凭吊和直抒胸臆。
- 2014年,新会区成功举办了宋元崖门海战735周年纪念研讨会。当时就有学者建议,以宋元崖门海战文化旅游区为核心,成立研究会,促进宋元崖门海战文化的保护和发展。2015年3月25日(二月初六),第二届“忠义诞”活动同日,崖山历史文化研究会挂牌成立。
- 图为崖山历史文化研究会2016年会(2017年)合影。2017年3月3日(农历二月初六)十五时,新会区崖山历史文化研究会假座古井恒益御品楼,举行2016年年会。出席会议的领导、嘉宾及全体会长、会员、顾问等共100余人。
- 图为寝宫简介。寝宫原是南宋崖山行宫慈元殿之后殿。在宋元崖海大战中被毁,史传明弘治年间在修建慈元庙附建,后荒废为残垣败瓦。
- 寝宫原是南宋崖山行宫慈元殿之后殿。在宋元崖海大战中被毁,史传明弘治年间在修建慈元庙附建,后荒废为残垣白袜。上世纪八十至九十年代,新会县人民政府派员清理现场,寻觅到原址残垣并在其上重建后殿,设名“寝宫”。
- 赵昰(1269年7月10日-1278年5月8日),即宋端宗(1276年6月14日—1278年5月8日在位),有时也称宋帝昰,宋朝第十七位皇帝,南宋第八位皇帝,宋末三帝之一,在位两年。景炎三年(1278年)在碙洲去世,葬於永福陵(今香港大屿山),年仅9岁,庙号端宗,谥号裕文昭武愍孝皇帝或孝恭仁裕慈圣睿文英武勤政皇帝。
- 赵昺(1272年-1279年),南宋第九位皇帝,宋末三帝之一,宋朝最后一位皇帝。赵昺是宋度宗第三子,宋恭帝、宋端宗的弟弟,曾被封为信国公、广王、卫王等爵位,生母为俞修容。景炎三年(1278年)4月在冈州(今广东湛江硇洲岛)即皇帝位,改元祥兴
- 赵禥(1240年-1274年8月12日),即宋度宗(1264年—1274年在位),南宋第六位皇帝,宋理宗赵昀之侄,荣王赵与芮之子,初名孟启,又名孜、长源。
- 赵昺(1272年-1279年),南宋第九位皇帝(1278年-1279年在位),宋末三帝之一,宋朝最后一位皇帝。赵昺是宋度宗第三子,宋恭帝、宋端宗的弟弟,曾被封为信国公、广王、卫王等爵位,生母为俞修容。景炎三年(1278年)4月在冈州(今广东湛江硇洲岛)即皇帝位,改元祥兴。
- 赵昰(1269年7月10日-1278年5月8日):即宋端宗,也称宋帝昰,是南宋第八位皇帝,1276年6月14日—1278年5月8日在位,共在位2年,卒年9岁,庙号端宗,谥号裕文昭武愍孝皇帝或孝恭仁裕慈圣睿文英武勤政皇帝。
- 图为宋元崖门海战文化旅游区大门。宋元崖门海战文化旅游区是700多年前叱咤风云的大宋皇朝在广东建立唯一大型皇帝行宫——崖山行宫所在。1279年,也就是七百多年前,宋元两军在这里上演了一场震古烁今的大海战。双方共投入兵力多达20多万、1600多艘战船和1000多艘民船。
- 宋元崖门海战文化旅游区是700多年前叱咤风云的大宋皇朝在广东建立唯一大型皇帝行宫——崖山行宫所在。崖门古炮台是广东省目前保留得最完整的一个单体古炮台。建于清代康熙年间,呈半月型,雄峙崖山,背山面海,紧紧扼守着崖门出海水道历来是广东沿海地区边防要塞,虽然经历了战争硝烟的干扰,但各种设备设施保留得十分完整,里面一草一木是历史时代的见证者。这里同时也是《让子弹飞》外景拍摄地。
- 图为宋元大军海战图。崖山海战,又称崖门战役、崖门之役、崖山之战、宋元崖门海战等,是1279年(南宋祥兴二年,元至元十六年),宋朝军队与蒙古军队在崖山进行的大规模海战,也是古代中国少见的大海战。
- 洲朗村位于古井镇西半2.5公里,土地面积5.33平方公里。该村始建于1740年,共孖洲、二洲、中兴、朗坡、庆洲里五个自然村组成。
- 图为大忠祠简介。大忠祠是为了纪念包围南宋英勇抗敌、以身殉国的文天祥、陆秀夫、张世杰等三名忠杰之士而兴建的祠庙,至今已有530多年历史。
- 三忠祠原叫"大忠祠",是奉祀南宋重臣文天祥、陆秀夫、张世杰的祠宇,居慈元庙左下侧,内立文天祥、陆秀夫、张世杰的塑像,三人神情肃穆,威风凛凛。
- 大宗祠坐东南向西北,三路三进,由中路及两厢建筑组合而成,宽31米,进深94米,占地面积3513平方米,通高约10.8米。据说,黄氏祠堂在广东省有很多座,而被称为“黄石大宗祠”的却不多,全省仅有四间。分别在广州市、中山市、江门市、新会区各一间,而现存的就只有新会的这一间。
- 古井霞路村有不少神庙,有位于上村后山边的“圣堂古庙”,每逢农历四月八日佛祖诞,本地举行极其隆重的庙会。此外,有位于东闸的“龙母殿”,还有位于田寮村敬堂祖祠右侧的“帝王庙”。图为古井霞路村帝王庙拜杨太后。
- 图为古井霞路村帝王庙拜杨太后。帝王庙坐落于田寮里西部,敬堂祖祠的东面。建于清乾隆甲申(1764年)乙卯(1795年)之季,至今已有200多年,先后于道光二十九年(1849年)、光绪元年(1875年)、光绪三十一年(1905年)重修过。
- 图为古井霞路村帝王庙拜杨太后。杨太后深受民众爱戴,每年清明节以及国母诞期间,附近村民、杨氏后人、各地赵氏宗亲、忠臣义士后人都会自发组织前来祭拜。
- 图为古井镇霞路村龙母庙拜杨太后。新会宋元崖门海战文化旅游区恢复祭祀活动,每年都吸引全国各地近万名游客纷至沓来,举行隆重的赵氏皇族后裔拜祭活动。
- 图为古井镇霞路村龙母庙拜杨太后。新会区古井镇霞路村,位于古井圩镇东北面1.7公里,面积近10平方公里。霞路村拥有人口46000人,旅外华侨华人、港澳同胞近7000人,90%以上都是赵姓居民,是宋朝太宗皇帝的后裔,因此霞路村又被称为“皇族村。
- 图为古井镇霞路村龙母庙拜杨太后。龙母庙坐落于霞路(村)龙门市鱼塘边,原建于明朝天顺庚辰年(1460年)至明弘治甲子年(1504年)间,屡建屡摧,延续数十年。
- 三忠宫,始建于明代,是纪念南宋忠臣文天祥、陆秀夫、张世杰护主抗元事迹的著名宫庙,香火历来兴旺,而且远播海内外。据传该庙的分炉有100多座,是古同安境内“三忠王”香火的祖庙。
- 《满江红·怒发冲冠》是南宋大英雄岳飞创作的一首词。此词是脍炙人口的名篇。它表现了作者抗击金兵、收复故土、统一祖国的强烈的爱国精神,流传很广,深受广大人民的喜爱。
- 《满江红·怒发冲冠》,一般认为是宋代抗金将领岳飞的词作。此词上片抒写作者对中原重陷敌手的悲愤,对局势前功尽弃的痛惜,表达了自己继续努力争取壮年立功的心愿;下片抒写作者对民族敌人的深仇大恨,对祖国统一的殷切愿望,对国家朝廷的赤胆忠诚。全词情调激昂,慷慨壮烈,显示出一种浩然正气和英雄气质,表现了作者报国立功的信心和乐观主义精神。
- 《正气歌》是南宋诗人文天祥在狱中写的一首五言古诗。诗的开头即点出浩然正气存乎天地之间,至时穷之际,必然会显示出来。随后连用十二个典故,都是历史上有名的人物,他们的所作所为凛然显示出浩然正气的力量。接下来八句说明浩然正气贯日月,立天地,为三纲之命,道义之根。最后联系到自己的命运,自己虽然兵败被俘,处在极其恶劣的牢狱之中,但是由于自己一身正气,各种邪气和疾病都不能侵犯自己,因此自己能够坦然面对自己的命运。
- 今年农历四月廿七是南宋杨太后775周年诞辰日,6月9日至10日,第十二届南宋文化旅游节活动在江门市新会区宋元崖门海战文化旅游区举行。图为2018年十二届南宋文化旅游节活动盛况。
- 图为国母诞祈福活动的情形。“国母诞”主要是纪念宋朝最后一位皇太后杨淑妃诞辰的日子。在宋元崖门海战中,杨淑妃挺身而出,与文天祥、陆秀夫、张世杰等忠臣誓死护朝、抗击元兵,最后跳海殉国。
- 图为2018年十二届南宋文化旅游节。本次南宋文化旅游节为期22天,期间举办国母诞祈福、南宋文化展示等系列活动。
- 宋元崖门海战文化旅游区南宋文化旅游节自2007年开始举办,至今是第十二届,是圭峰会城美丽乡村旅游游系列活动之一。
- 图为2018年十二届南宋文化旅游节活动盛况。活动中穿着古装进行巡游。去到太后陵。展示极具特色的民俗风情。
- 6月9日上午10时,崖门古战场浩气广场九龙壁前,阳光普照,第十二届南宋国母诞文化旅游节开幕仪式如期举行。旨在打造“穿越之旅”弘扬忠义精神。图为2018年十二届南宋文化旅游节。